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>社区>潮汕看点

【草根播报】潮语流行音乐歌手李绪杰:摘到月亮的孩子

草根播报
草根播报 达人
2014-04-04 10:002.7万 阅读 | 评论 4
免责声明: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。
    “歌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,不要崇拜我。”李绪杰对记者说。
    在他说这句话之前,记者曾问“你有没有最喜欢的歌手”。李绪杰靠在家里的沙发上,想了一下,顺便从果盘里拿起一颗葡萄,慢慢嚼碎它,“没有!”
  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李绪杰的名字前面多了串形容词——“潮语歌手”。一个青涩的吉他小子在时间磨练下,变成舞台上熟练的弹唱歌手。尽管他认为“歌手”再平凡不过,但身边越集越多的音乐朋友,至少说明一个事实:他在这个圈子里做的还不错。
    “摘不到的月亮”
    1994年,17岁的李绪杰进入汕头幼儿师范学校,学习美术。按照正常的轨迹,毕业之后,他将被分配到汕头市的某个学校当美术老师。
    然而音乐却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。
    念初中时,李绪杰偷偷买回一把吉他,他时常坐在乡间的小河旁偷弹,却不敢把它拿回家,只得藏在朋友家。因为在父亲看来,玩音乐是在不务正业,他更希望李绪杰学习美术,至少以后出了学校还能当个美术老师,有口饭吃。
   后来,李绪杰以美术班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幼儿师范学校,还当了班长。可三年下来,他却成了班上的最后一名。
   不是贪玩,而是因为他对音乐着了迷。
    “玩音乐泡妞都比较容易。”李绪杰说。
    他还记得,那时只要端一把吉他站在宿舍楼下,耍起姿势弹,女生们纷纷跑出来,静静地听。有的抛纸条下来,有的则在楼上喊:“小杰杰,再来一首什么什么的,哇!好浪漫!那感觉。灵感就是这么出来的。”
 
1.jpg
    《蓝梦》专辑封面(左)和李绪杰年轻时表演的照片(右)
    浪漫的故事不常有,烦恼却常伴左右,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,他写下《蓝色一首歌》。
    “不知道哪一天,能够摘到那月亮;不知道哪一天,能够重回到从前;不知道哪一天,和你重逢阳光里;不知道哪一天,才是花开的时候。”
    歌词里用了很多的“不知道”,正是对前途的迷惘。“月亮”代表追女孩子的朦胧感和对音乐的热爱,那时李绪杰根本没有勇气去“摘”,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资本做这些花前月下的事情,“那时就想着毕业了怎么办?学校分配的工作又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?如果不喜欢,该去哪找工作呢?”
    一大串的疑问,深深困扰着如李绪杰一辈的年轻人。
    在一次汕头电视台举办的文艺会演中,李绪杰上台自弹自唱了这首表达“迷惘和追求”的小情歌,没想到一唱而红。直到毕业时,许多人仍然在同学录上写下留言,希望李绪杰可以将《蓝色一首歌》做成专辑。
    1999年,毕业两年后,李绪杰和三个老朋友一起自筹资金,发行了名为《蓝梦》的国语专辑,《蓝色一首歌》就收录其中。这一年,李绪杰正式出道。
    “做下来铁桃”
    记者与李绪杰第二次见面的地点是他现在任教的学校。
    头发蓬松,粉红色长袖和紧身牛仔裤混合搭配,再加上戴了一副黑色边框眼镜,看上去并不像个快四十岁的人,与学校里“黑白”调的老师相比,他显得有些“潮”。
    整个小学部的音乐课都是他教,一周有十二节课。
    他上课时,从办公室里搬来一把电子琴,插上电,试了试音。
    “这一节课唱的是《青春舞曲》。”他环顾下四周,“吸气,提神,准备好了吗?要微笑着唱啊。”
    下面学生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    “太阳山下明早依旧爬上来,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,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。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……”不满意时,他的声音也提了个调,“咱们再高个调来唱啊。”
    双手背在后面的学生,挪动着小嘴,气力匀称配合着电子琴的曲调,孩子们的声音老远就能听见。
 

2.jpg

音乐课上,李绪杰在电子琴上按出一个个快乐的音符(柯敏/摄)
    隔壁办公室里的老师多已下班,负责小学部组织工作的副校长陈老师还没走,他是李绪杰的粉丝。趁着下班的时间,他们都会坐在一起唱歌弹琴,喝茶聊天。
    “昨天中午,绪杰在这里弹吉他,弹到高潮处,还弹断一根琴弦呢。”陈老师指了指放在角落里的一把吉他。
    下课归来,李绪杰从车里拿来一把新吉他,兴致盎然的坐在塑料椅上弹了起来。
    他们讨论的是李绪杰新写的潮语歌《做下来铁桃》,普通话译为《我妹子合唱有木有》。“铁桃”在潮语中表示“兜风”,“逛街”,坐在一旁的吴老师听完说了句:“愉快的可以,但是要有教育意义。”李绪杰忙停下吉他,跟他解释,“这是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,就是调侃调侃而已嘛。”
    
3.jpg
   放学后李绪杰和学校同事在办公室里弹唱(柯敏/摄)
    潮汕语言中,方言众多,甚至有一词多义的情况,如“铁桃”就可以表示多种意思。“以往潮语歌曲,至多能听懂三到四成。”李绪杰说。
  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经过一年多来的研究,他发现汕头市区的潮语是最为标准的,“接下来的一张潮语专辑就是用汕头话唱的。”李绪杰透露说。
   除了演唱时需要注意音调,写词时也有很多讲究。潮汕方言有八音,歌词若不达意,就很难听懂。李绪杰出道早期,多是自己写词给一些网络音乐人唱,后来他也慢慢接受其他网友的投稿,为他们的词来谱曲。
    普宁的自由职业人马金是圈内出名的作词人,很多年前他就在网上认识了李绪杰,两人互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QQ空间。
   李绪杰谱曲有个习惯,他一般不记谱。但只要看到歌词,就会想起当初谱的曲。前两年,马金写好词《木棉花》,放在QQ空间里,李绪杰看到后,为它谱了曲。但后来马金将这段词设为私密状态,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见。直到今年,当李绪杰重新看到这首词时,他立马就想起当年谱的曲,很快就弹出来了。
    为了更顺畅的沟通,马金和李绪杰约定,他发在QQ空间里的词,若是李绪杰已经谱过的,马金就会在名字前写个“已谱”,若是被别人谱过,他就会设为私密状态,防止李绪杰再去谱。
    李绪杰时常在夜深人静时,边看空间里的歌词,边谱曲。有时谱到好的他会很开心,马上打电话给马金,就像捡到宝一样。
    “大家一起努力,让潮汕音乐崛起” 
    20世纪90年代,在“创作用潮汕人自己的地方语言谱写,演唱的现代流行歌曲,与粤语歌曲,国语歌曲争一席之地”的号召下,潮汕地区的流行音乐进入黄金期,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歌曲,如宋亦乐的《苦恋》,《一壶好茶一壶月》,方少珊的《彩云飞》,《流浪的人》,黎田康子的《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》等。
    遗憾的是,进入新世纪,潮语歌曲却如断层一般,没有出现更好的作品,反而相隔不远的闽南话像匹黑马,在中国的流行音乐圈里大行其道。
    “为什么闽南语歌曲能够被许多人熟知,而我们潮语歌曲一直走不出去?”李绪杰揪心的自问。他时不时哼起闽南语版的《爱拼才会赢》。
    2012年4月,李绪杰带着儿子参加了湖南卫视举办的公益节目《天生一对》,在潮汕音乐圈引起轰动。这之后,他接连参加了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《叮王争霸》,厦门卫视举办的《老爸拼吧》。
    在网络上,李绪杰也很活跃。李绪杰的新浪微博(@创作歌手李绪杰)拥有近5万个粉丝,签名有这么一句话,“大家一起努力,让潮汕音乐崛起”。
    2014年3月1日,李绪杰通过新浪微博账户宣布,他将退出东方红日唱片公司,成立李绪杰演艺团和音乐工作室。
    演艺团成立的这些日子,李绪杰忙的焦头烂额。除了要接待各地的创作歌手,词人来汕头交流,还要准备几场义演。
    谈到以后,他笑着说:“先培养一两个学生。嗯——再在网络平台上整合之前的潮语歌曲。”
    然而,他自己也知道,推广潮语歌的道路是漫长的。但这是他选择和喜欢的道路。而他,也正循着月光向前迈进。
记者:柯敏 邢华芳
编辑:郭泽纯
视频链接:潮语流行音乐歌手李绪杰
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社会
达人介绍: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组织查看更多达人文章
全部只看楼主
我来说两句
您还没有登录,或者登录超时,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。 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