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>社区>濠岛情缘
Re: 【濠江三岸】强烈要求教育部门在侨中新校区内为“中心小学”制作碑记。
返回主题帖 草丝刀
草丝刀
免责声明: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。
您的位置:大华网 - 汕头新闻


达濠城区中心“祠堂小学”孩子期盼新学校


  在汕头市濠江区达濠城区中心地带,至今还有一所长期在百年老祠堂内办学的学校——达濠中心小学(又名镇一小学)。该校900多名学生中有一大半在昏暗的祠堂小屋或简陋的竹篷教室中上课,恶劣的教学环境给老师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困扰。达濠群众多年来强烈盼望和呼吁重新改建中心小学,但这一愿望至今未能实现。

大白天需开灯上课

记者近日专程专访了位于达濠坑

土乾路6号的达濠中心小学,对所见所

闻感到十分震惊。

走进校门,祠堂前是一块低洼的空地,长着几棵参差茂盛的大树,写着“中心小学”校名的牌子就悬挂在祠堂的正门上。

林成达校长介绍说,这座祠堂名为“承讠志祠”,建于民国三年(即1913年),为村里老辈人林兰友所建家祠,1978年,村(居)委会在这里办起了中心小学。教室是一个个小房间,屋子十分狭小和黑暗,有的像一条窄巷,仅在高墙上方的小天窗中透下几许光线,大白天也要开着日光灯上课,即使这样也感觉很暗,根本不能适应孩子们看书写字的需要。

8平方米挤进38名学生

“教室”的狭小拥挤程度超乎人们想象:302班和303班均为15平方米的小屋,却各挤坐了52名学生;503班46名同学挤在一间18平方米小屋上课;最典型的是304班,8平方米的长条小屋里竟挤进了38名学生上课。由于狭小,教室连通道都没法留,学生们一个挨一个,挤得像沙丁鱼。尽管这样,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依然整整齐齐摊开书本,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。

祠堂后面的空地还建有一排(两间)临时棚屋式教室,屋顶系竹架油毡搭建,四年级的两个班就在这里上课,每班学生56名。据悉,这两间竹篷教室建于9年前,至今依然在默默“奉献”。

光线不足,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视力,一位家长对记者说,他的两个孩子先后在这里读完小学,结果两人都患了严重近视。

老师穿着雨衣上课

遇上刮风下雨,“祠堂小学”更是难以招架。据介绍,全校21间教室,漏雨教室有12个,下雨天,老师竟要穿着雨衣为学生上课,学生们则要不时避开漏下的雨水。下大雨时,祠堂内外还常常积水,影响出入。林校长说,这几年来,学校的一点经费和主要精力都放在“修修补补”上面了。

该小学所在居委服务范围的入学生数应该是1500人,但因校舍关系,只能吸收900名学生,其余的600名适龄儿童只能分流到其他学校学习。该校有老师40多名,办公和备课场所则在祠堂大厅和教学楼的楼梯间,并且两名老师共用一张办公桌!

建校之路曲折多多

记者随后到濠江区教育局了解相关情况,该局李局长表示,中心小学的校舍问题由来已久,教育部门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。特区内还存在着这样一间全市唯一的“祠堂小学”,确实不应该,也不能适应新时期办学的需要。之所以拖到今天,这中间有多方面的原因。

达濠中心小学隶属濠滨管理区(原老市镇居委)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经当时的区政府协调,在青篮居委征了12亩地准备建校。但随后有人提出在青篮建校孩子们上学路途远,不方便。几年前,区人大代表便联名提出方案,要求调整学校用地,改在离居民区较近的达濠大桥旁征用一块17亩左右的地块作为学校用地,但由于该地块已被国土部门规划为公园绿化用地,因而久议而不决。

除了用地外,建校资金也是一大难关。据教育部门测算,新学校需建校资金1800多万元,首期工程建一幢教学楼需620万元,而目前争取到位的资金仅100余万元,缺口很大。

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。据了解,新挂牌的濠江区委、区政府对达濠中心小学的重建工作非常重视,大力支持,并将其列为今年为民办实事的八件事中的第一件。区教育部门目前正抓紧筹备,力争新学校工程能够在年底前开工。本报记者王海鹏


(责任编辑: 林海莘 、 林馥盛 )
来源:特区晚报
2003-10-9
〖 相关报道 〗

点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