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>社区>汕头多小吃

潮汕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上汽水的?最早的本土可乐竟然不是汾煌可乐!

阮步兵
阮步兵 达人
2020-04-30 09:4414.2万 阅读 | 评论 0
免责声明: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。

潮汕最早的报纸《岭东日报》于大清光绪壬寅年六月三十日(西历一九零二年七月十七号)刊发了香港威建大药房的一则广告——“各款荷兰水”。

 

“荷兰水”是什么鬼?

 

乍一看一脸懵逼。说白了就是我们今天说的“汽水”。


(图片来自网络)

 

“荷兰水”之名,与荷兰豆、荷兰薯如出一辙,源于大航海时代,荷兰人主宰全球海上贸易,被称为“海上马车夫”,后来许多西洋的新鲜事物都是由荷兰人带到亚洲来的,因而通常冠以“荷兰”二字,并非代表产地。

 

对于不了解历史或不熟悉香港文化的人来说,不知道“荷兰水”也是情有可原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但还是要吐槽一下,百度百科“荷兰水”条目中的明显错误。

 

“汽水在清朝同治年间输入我国,初称之“荷兰水”。中国人自己办的厂要首推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苏州的瑞记公司和宣统元年(1909年)的上海惠华汽水厂。”

 

其实荷兰水早在道光年间就传入中国(详见下文),最初的工厂也不在苏州或者上海,而在香港。

 

荷兰水的释名更是想当然地说成“薄荷水溶液”:

 

“荷兰水”名字很洋,它起源于上海滩,后来传入内地。“荷兰水”,说白了即为薄荷水溶液。

 

如果只是百度百科弄错我也就懒得吐槽了,因为比比皆是,问题是其“参考资料”来自:

 

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科综合编写组.《历史与社会·八年级下册》.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13年

 

如果是教材犯错,那我就很为现在的学生担心了。



吐槽完我们再来看看广告文案:

 

启者:

 

本药房创设多年,荷蒙中外垂青,各种药物颇觉消流畅旺,惟荷兰水一款向未设售,以致近来购者,愧无以应。苟不续添制造,不特无以给人之求,且货物未全,本局亦深以为憾。因是不惜工本,现由英京运来新款机器制成梳打汤,匿桑枝、柠檬、沙示、羌卑各等水,比诸市上所沽颇觉无乎不备。此外更有茅根水一种,出自本药房乔治,能清热消滞、去郁除火,于身体大有裨益。且所制各款工精料足,价极从廉。本制水局另设在中环云咸街大普国公司左邻便是,现又分设在澳门康公庙前永升隆代售以便,诸君就近赐雇,特此布闻。

 

香港威建大药房


(图片来自网络)

 

用字不多却写得非常详尽,从生产缘由、制作方法、成分说明,到品质功能、价格优势,用词优雅得来又不失情怀,愣是把一个商业行为吹得跟公益活动似的,想必作者放今日也是爆款推文写手。

 

我初看标题时吓了一跳,以为潮汕人1902年就喝上汽水了,看到最后一句才知道,原来是香港和澳门才有得卖,足见当年《岭东日报》影响范围真正广大。

 

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赵珩先生在其著作《老饕漫笔》中有一篇《饮料琐谈》写到:

 

汽水是舶来品,它传入中国也不过一百五十年的时间,与割让香港的时间差不多。



1842年(道光二十二年),清政府签订了中英《南京条约》,割让香港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香港比内地先有荷兰水了。如此说来,汽水传入中国至今已将近180年了。

 

到民国时期,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工厂生产汽水了,但人们对此新产品褒贬不一。

 

1934年,饶平著名的“性学博士”张竞生先生在上海《时事新报》副刊《青光》上撰写《食经》专栏,在其《水和饮料》一文中提到:

 

现今我国也已销售不少的“汽水”,但这些汽水因含“瓦斯”太多,故饮后有干活而出汗者大称舒畅。否则,胃腹常因此损伤。

 

张先生是比较重视营养学的“养生派”,一直推崇矿泉水而不喜汽水。



计划经济时代,流行用粮票、油票,部分城市甚至有发放“汽水票”。

 

当时潮汕有没有汽水,我并不知晓。

 

据出版于1986年的《澄海县地名志》记载,创办于1956年公私合营的澄海酒厂,除了名牌米酒“狮泉玉液”外,“碳酸饮料有乐啤、狮泉可乐、汽水,最高年产量可达1000吨。”

 

看到没有?不但有汽水,还有可乐!这很可能是潮汕最早的本土可乐了。但具体生产的年份就不确定了。

 

澄海酒厂在狮山附近,狮山有泉水,俗称“狮涎”。据长辈讲述,当年酿酒工人确实曾用板车拉着大水缸到狮山下盛泉水回酒厂酿酒,但是否有生产汽水就不知道。

 

自小在狮山附近玩耍的“老猪叔”告诉我,他最早喝到的汽水不是澄海酒厂生产的,而是距离酒厂不到一公里的澄海糖厂生产的,时间大概是1979一1982年,白玻璃瓶装的橙色汽水,当时糖厂还有门市,喝完瓶子要当场归还的。

 

而今狮山早已炸平,糖厂也已拆掉,酒厂搬走,具体细节已难以取证。

 

微信群友王晓航先生则说澄海最早喝到的汽水是医院做的,因为苏打和柠檬酸医院都有,这个外面不一定买得到。时间大概在1981-1982年,最早是医院药剂员工自己做着喝,后来也有销到本镇,不过要走熟人才能买到。

 

最早源于医院的说法和《饮料琐谈》论述基本一致,前文“威建大药房”的广告也可互相佐证。

 

可见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,澄海至少已经有三个地方生产本土汽水了。



只是吾生亦晚,都未能喝上。

 

到我记事时,喝的多是健力宝、“航空香槟”和菠萝啤。

 

健力宝大家都知道,曾经的国产饮料巨头,当时潮汕的宴席基本上都会配备。

 

“航空香槟”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,贴着画有漂亮小姐姐的标签,装的却是汽水,但气体不多,味道微甜,口感温和,像是健力宝的弱化版。


(图片来自网络)

 

菠萝啤有浓浓的果香味,淡淡的酒精度,唯一的缺点是撑肚子。印象最深的是它暖心的电视广告:镜头里的父亲骑着摩托车回来,后面绑着活鸭子,经过的榕树下有青年在打桌球,另一边池塘里有小孩在游泳,回到家里刚好开晚饭,打开菠萝啤,字幕和旁白随即出现:“广氏菠萝啤,一家大小都爱喝”。

 

祖父在世时,颇爱喝菠萝啤,夏日晚饭常常在家门口的龙眼树下吃,有时候会递一块钱让我去买瓶菠萝啤,买回来他喝得开心,我们也喝得开心,真是“一家大小都爱喝”。



90年代初期,邻村开始有私人汽水作坊了,用“大百事”塑料瓶包装,偶尔也会喝到,但刺激性非常强,大概是香精和糖精没调好的缘故。

 

赵珩的《饮料琐谈》提到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北京曾颁发《制售汽水管理条例》,规定不允许使用糖精、色素和香精兑制,而必须用白糖、洋糖和果汁兑制,且要求容器必须消毒。

 

可见二十世纪90年代的食品监管,还不如大清朝。

 

到1995年左右,各种外国汽水已经在潮汕大行其道了,瓶装的、罐装的、散装的都有。夏天下午,我常常跟小伙伴们踢完球跑到小学附近的小店买一杯散装汽水喝,可乐、雪碧、芬达等等,好几种混在一纸杯里喝,甚是过瘾。

 

1998年,源自潮安庵埠的汾煌可乐横空出世,随后请成龙代言的“大龙船”广告在各大电视台狂轰滥炸,在国内饮料界一时无双,风头甚至盖过可口可乐。许多潮汕人家家宴都要抱一箱汾煌可乐来请客。可惜好景不长,到2001年便销声匿迹,算是中国饮料史上的昙花一现。


(图片来自网络)

 

离开家乡后,有两种汽水我每年都会想喝。

 

一种是广州的沙示,刺激性非常强,却没有违和感,一股浓烈的风油精味,但喝起来特别提神爽快。听增城的朋友说,他们村的老人家如果感冒了就买一瓶沙示,喝下去鼻子就不塞了。我每回吃羊肉煲或者牛腩煲必点沙示。



另一种是在上海时喝过的盐汽水。之前在广东不知道有盐汽水,去到上海才发现新大陆,盐汽水成为我在上海夏天踢球的必备饮料。我不喜甜食,盐汽水淡淡的柠檬味和咸味特别解渴,又不会甜腻,深得我心。缺点是气体太足,有一回在公交车上开盐汽水时,不小心喷到前面隔着两排座位的乘客,甚是尴尬。



写篇文章时才发现汽水诞生于1820年,到今年刚好200年,那就纪念一下,假装自己很爱喝碳酸饮料的样子。

阮步兵 阮步兵生活
达人介绍:乡土情怀,潮菜文化研究者查看更多达人文章
我来说两句
您还没有登录,或者登录超时,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。  忘记密码?